第(2/3)页 只能是等大唐人口什么时候超过一个亿,有的人他活不下去了,说不定就会自愿地跟着你走。 然后到了这一年的年底。 李重也只能说是自己的直觉真的非常准。 这不! 是岁,长安及山东、江、淮旱、饥。 而且…… 这还不止呢。 到了第二年,六月,冀州大雨,水深一丈以上,坏屋十四,三百九十区,毁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。 七月,剑南道益、泸、嶲、茂等十九州大旱,总三十六万七千六百九十户受旱情困扰。 九月,括州暴风雨,海溢,漂永嘉,安固二县城百姓庐舍六千八百四十三区,死九千零七十人,牛五百头,损田四千一百五十顷。 是年,四十余州饥荒,关中尤其乏食。 当一份份的奏报接二连三地被送到李承乾的面前的时候。 李承乾还以为自己遭天谴了呢。 不然…… 何至于此啊。 为了缓解旱灾、饥荒带来的伤害,李承乾只能是先免除了受灾地区的赋税,然后再从别的地方调集粮食。 而有了铁路就是不一样! 本来关中是十分饥馑的,然而接下来只用了半个月左右,这一切便又恢复了。 至于说剑南道,益州…… 那这个就有点没有办法了。 毕竟…… 确实! 想把粮食运进蜀地,这难度还是有点大的。 不过好在,也仅仅只是受旱情困扰,最多一年没有办法种粮食。等明年这灾害过去了,说不定就会好上很多。 现在最重要的,是不要再给大唐百姓继续增加负担。 而辽东李治这边听说了灾害还挺严重的,也是就近原则,给受水灾侵害的冀州捐赠了一百万石粮食。 这等于说是把冀州百姓这一年的粮食收成给全包了。 看到李治这么有觉悟,实话实说,就连李二都不得不有些感慨。 “能看到他们兄弟这样,我也算是放宽心了。” 李重却是道:“还不是因为我有在规划书上这么写过。就怕乾儿还有朝中的臣子觉得接受了辽东的馈赠,觉得有点打脸。” 是的! 有时候,人的想法就是这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