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且…… 如果是按照李重的这个理论,那么再宽的河流,一样可以搭建出坚固可靠的桥梁出来。 据说辽东科学院这边,工匠们在读完了这篇文章以后,都立刻振奋了。 只能说这么好的想法,院长怎么不一早说出来。 可能是因为这种能够快速凝固,而且还能跟石头一样硬,甚至还能防腐蚀的材料,有点不太好找吧。 在文章的结尾,李重显然还没找到这种材料。 不过…… 工匠们却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,毕竟,自南北朝以来,他们不是早就有了糯米灰浆? 只是…… 糯米灰浆一般是用来建城墙的多,有时候,也会用到一些桥梁的修筑,但大多还是集中在不是长期浸泡在水里的地方才会使用,如果是要长期地浸泡在水里,而不出问题……那这个说实话,还真的没有人实践过。 但至少,院长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很不错的思路。 另外……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。 那就是这铁桶到底要做成多大多重,才可以顶得住河水,而不被河水冲跑。 因为以正常人的思维,河水那么湍急,你可能刚放下去,就被河水给冲跑了。 不过…… 由于这个问题应该还是可以解决的,这众人才没有去过多地考虑。 其实针对整个辽东地区而言,这桥梁的建设还是十分重要,而且是有必要的。 因为辽东这边不说河网密布,可真要说,这河流还真是有不少。 要是能把桥梁都给做出来,那好处不要说太大。 于是…… 科学院这边便开始跟李治申请,要尝试做这样的试验。 好在,只是拿个模型来做。 否则…… 这糯米估计都不知道要浪费多少。 这就跟把糯米直接倒到河里没什么区别。 直到李重得到了火山灰、石灰石等。 然后自己在洛阳也进行了一番尝试。 这才逐渐地好像找到了一丝丝的感觉。 不过…… 水泥的配方也是一个问题。 到底是多少火山灰加多少的砂子之类的东西呢? 李重也只能是一点点地去尝试。 他自己做,然后大唐这边的工匠也在做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