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事实上,大唐自李承乾接手以来,并不见得就完全没有事情去做了。 相反,还有很多很现实的问题,被摆放到了李承乾的面前。 就比如说,自贞观以来,朝廷的官员数量、职位数量向来都很少,保持着十分精简的状态,而如今贵族的子弟又有很多。 这也就导致了现在很多的贵族子弟,他们没有了可以上升的通道。 你要是给他们放开了通道呢,比如说设置更多的官职,又或者是封更多的散官,这又会导致出现戎官的情况。 这些都是十分现实,而且由不得李承乾不去考虑的。 当然! 如果李承乾没有李重这样一位老师,他当然不会知道这些。 他只会对自己有用的人,给予各种各样的权力,甚至不惜滥封官职。 「如今朝中,一共有多少名官员?」 李承乾问下面的宰相。 于志宁今年已经垂垂老矣。 将近快八十了吧,目前是七十七。 听完了李承乾的话后,还要缓一下,这才反应过来,然后回道:「目前朝中的官员,一共两千一百九十六名。全国加起来,将近一万四千余名。」 这跟贞观初的时候比起来,已经可以说是翻了一番,甚至是快三倍了。 尤其是这朝中的官员的数量。 「那一年所发的俸禄全部加起来呢,又大概有多少?」 之后…… 度支部这边便给出了一个数据。 李承乾说实话,挺想从理性的角度去说,戎官对大家,对大唐都没有好处。 可要是他这么说了,估计底下的臣子就会认为他是抠门,舍不得跟他们共享荣华富贵。 这其实也是李承乾让李象去西域发展的原因吧。 因为一旦对外开拓,就能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去建功立业。 到时候建着建着,说不定就留在西域,不回来了。 这一招对外转移大唐内部的矛盾,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。 另外…… 你也别说朕没给你们机会。 只是你没有去好好地珍惜。 李承乾又问了问剩下的,已经过了科举,却还没有来得及安排官职的人数又有多少。 只能说…… 这边的人数又有好几十人。 是谁说当陛下好的,这一天天的,他几乎就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分配利益的事情上面了。 跟宰相这边又说了说话,李承乾这才叹着气地退了朝。 每一天,都几乎是算计跟博弈。 而跟李承乾相比…… 李重这边倒是要轻松得多。 可以时不时跟自己的姬妾或者是公主一起游花园。 且有时候李重就会觉得,这初唐的穿衣风格还是过于保守了。 可以尝试一下晚唐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