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辑 大国盛衰记-《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》
第(2/3)页
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,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,叫城里的守将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,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。于谦下了一道军令:将领丢了队伍带头?后退的,斩将领;兵士不听将领指挥,临阵脱逃的,由后队将士督斩。将士们被于谦坚定的精神感动了,士气振奋、斗志昂扬,下决心跟瓦刺军拼死一战,保卫北京。
此时,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,也陆续开到北京支援。城外的明军增加到22万人。明军声势浩大,戒备森严,也先发动几次进攻,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。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军,跳上屋顶墙头,用砖瓦投掷敌人。经过5天的激战,瓦刺军死伤惨重。也先遭到严重损失,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,不敢再战,只得带着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。于谦等英宗去远了,趁机用火炮轰击瓦刺兵,给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。至此,北京保卫战以明军胜利告终。
●朱祁镇复辟帝位
公元1449年,也先在北京城下被明朝军队打败后,依然野心勃勃地企图卷土重来。
公元1450年,也先又开始与明朝展开激战,都被明朝军队挫败。军事上的屡次失败给也先带来了麻烦,部落内部的反对派趁机加紧反对他,而战乱给蒙古族带来很大灾难,昔日与明朝的正常边贸全部停止,广大牧民无法得到布匹、粮食等。这样一来,瓦刺部落上上下下怨声载道,民愤极大。为了摆脱这种困境,也先迫不及待地与明朝求和,说要向明朝交还英宗朱祁镇,与明朝恢复正常关系。为此,他数次派出使者赴北京与明朝讲和,并请明朝迅速“迎驾”返京。但代宗朱祁钰对也先的建议却反应冷淡。正是由于哥哥英宗被俘,他才当了皇帝,如果将英宗“迎驾”回来,究竟由英宗做皇帝,还是由自己做皇帝?代宗不情愿让位,也就不愿意“迎驾”。然而,朝中不少大臣窃窃私议,谴责代宗私心太重,纷纷上奏说:“陛下,如果以社稷为重,还是早日迎驾回京为好,这样与瓦刺的关系也好重新开始。”代宗无可奈何,想来想去,只好表示同意。同年七月,代宗派右都御史杨善出使瓦刺。这给杨善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。因为敕书上对于“迎驾”之事只字未提,仿佛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一样,带去的礼物也少得可怜,只是象征性的。代宗原以为这样一来必将激怒也先,使其继续扣住英宗不放。但杨善却巧于辞令,说敕书中不提及迎驾、不带厚礼,是有利于今后友好关系发展,等等。也先急于甩开英宗这个包袱,也就顺水推舟地下令放回了英宗。
这年八月,英宗随杨善返回北京。出于礼节,代宗令百官在安定门下迎驾,他则在东安门迎接。众官正不知代宗如何安置英宗,只听代宗说:“兄平安归京,吾心大宽。兄暂时先居于南宫,好好休息一下。事情以后再说。”南宫处于紫禁城的东南角(今北京南池子缎库胡同内)。英宗一入南宫,才知自己已被代宗软禁了,已失去了人身自由。代宗为保住自己的皇位,处心积虑,其策有二:一是以绝英宗复出,二是另立太子。为此,代宗于公元1452年下诏,废了太子朱见深(英宗长子),将他贬为沂王,另立自己独生子朱见济为太子。至此,代宗心中稍安。但他也不敢稍有丝毫懈怠,又唯恐英宗复辟,祸事不小,所以派人严密监视英宗朱祁镇的一举一动。
后来,代宗身患重病,原立皇太子朱见济已死,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中大臣们急于落实的事情,欲新立皇太子,大臣们又开始争论,意见无法一致。武清侯石亨深知代宗病体难以康复,便与同党太监曹吉祥、太常卿许彬、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商量重新拥立朱祁镇复位。明代宗景泰八年(公元1457年)正月十七日临晨,石亨、徐有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,急命手下带兵入城加强防备。随即便前往南宫迎接朱祁镇。到了南宫,毁墙破门而入,扶英宗登辇,自东华门入宫,至奉天殿升帝座。此时天已大亮,该是上早朝的时候了。文武百官已照例来到皇宫。徐有贞、石亨大呼:“大家快到奉天殿亲见皇上!皇上有重要谕旨!”众官心中都在纳闷不解:代宗早已患病不起,今日怎么突然好了,并在奉天大殿朝见?因为只有盛大典礼时才在奉天殿举行仪式,今日不知为何事。百官进入奉天门,只听钟楼里大钟响起来,他们急忙加快脚步向正殿走去。来到正殿之后,百官皆愣住了:端坐在御座上的分明是太上皇朱祁镇,而不是当今皇帝朱祁钰!石亨大声说:“大家听着,太上皇今已复皇帝位,快入殿参贺!”直到此时,百官才知道宫中发生了政变!百官见是大势所趋,就随风转舵,纷纷跪地称臣,三呼万岁。朱祁镇复辟帝位终于成功,史称“夺门之变”。
朱祁镇复辟后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废代宗朱祁钰,复其郕王位。几天后,他又假借太学“制谕”,宣布代宗数大罪状:“既贪天位,曾无复辟之心,乃用邪谋,反为幽闭之计,废除皇储,私立己子,致败纲常,变乱彝典,神肆淫酗,信任奸佞……不孝、不悌、不仁、不义,秽德彰闻,神人共愤!”英宗下令将朱祁钰幽禁在西宫。英宗将年号改为“天顺”,将“景泰”八年改为“天顺”元年。英宗将朱祁钰幽禁起来之后,又派人严密监视其动向。一日,心腹太监向他报告:“邝王虽有重病,但近日却颇有起色,身体似乎好多了。”英宗闻言变色。他原想图个好名,让身患重病的异母弟弟病死也就算了,但现在看来行不通了。于是,他命心腹太监蒋安携白绢至西宫,赐死朱祁钰。朱祁钰却不肯听命上吊,蒋安只好自己动手,将其勒死了事。朱祁钰死后,英宗追谧他为“戾王”,将其葬于西山。英宗处死朱祁钰以后,又把他的殡妃唐氏等“赐死”,将其昔日重用的大臣于谦、王文等尽皆杀戮。对石亨、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。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,伤心痛哭,偷偷收敛了于谦的尸骨,运回他的家乡杭州安葬。
●朱厚照荒浮无度
明孝宗朱祐橙一生只宠爱张皇后,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,次子早夭,长子朱厚照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。朱厚照2岁时被立为皇太子。东宫的随侍太监中,有8个太监号称“八虎”,他们以刘瑾为首,为了巴结日后的新皇帝朱厚照,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和活动供朱厚照游玩。年幼的朱厚照沉溺于其中,而且终其一生没有自拔。
朱祐樘去世后,15岁的朱厚照即位,是为大明武宗皇帝,就此开始了他荒淫无度的帝王生涯。在刘瑾等人的引导下,登上皇位后的朱厚照玩得越来越离谱。他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铺,让太监扮做老板、百姓,自己则扮做富商,在其中取乐。为了摆脱紫禁城的束缚,他营建了豹房和宣化(今河北宣化)镇国府,这里充斥着教坊司的女乐、高丽美女、西域舞女、扬州少女,乃至于妓女、寡妇等各色女子,过着恣意妄为的淫乱生活。到后来,京城玩乐还不能使他满足,于是,朱厚照置国政于不顾,带着宠臣江彬等人到处寻花问柳。他经常在夜间闯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,遇到中意的,还要带回宫去,使得百姓怨声载道。
朱厚照怠政荒淫,刘瑾专权,宁王朱宸濠以为有机可乘,起兵反叛。朱厚照率兵出征,可谁知行到半路,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。于是,他又一手导演了一幕闹剧:他将朱宸漆释放,再由自己亲自将他抓获,然后大摆庆功宴,庆祝自己平叛的胜利。由于朱厚照终日荒淫,身体日益虚亏,最后病死于豹房,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。
●朱厚熜专好道教
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,他虽不重用宦官,但崇奉道教给政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。他信用方士,想长生不老,得道成仙。登位不久,就待在宫中天天祈祷。自公元1534年后,世宗就不再上朝。
世宗专意修道,喜好青词。青词是道士写在青藤纸上的祷词,用来焚化祭天。凡进青词能让他满意的人,便能入内阁,称为青词宰相。世宗又独断专行、自以为是,拒谏护短,因而直言敢谏者无所容身,只有阿谀奉承者才可受宠升官。世宗一朝,正直的大臣日少,奸佞之徒日多,以致内阁中相互倾轧,内阁首辅(宰相)之争日趋激烈,终至造成奸相掌握朝纲的局面。
●杨继盛弹劾严嵩
明世宗朱厚炮迷信道教,大学士严嵩因为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,迎合世宗,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(相当于宰相)的地位。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,他只知道拍马奉承,讨得世宗的欢心。他当上首辅后,和他儿子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、贪赃枉法、为非作歹、卖国求荣。这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,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更是义愤填膺。
杨继盛,保定人。杨继盛为人正直,看不下严嵩的行为,就向世宗上奏章弹劾严嵩,揭发严嵩十大罪状,条条都有真凭实据。奏章击中严嵩的要害,严嵩气急败坏,在世宗面前反咬一口,诬陷杨继盛。世宗大怒,把杨继盛关进大牢。后来,严嵩撺掇世宗把杨继盛杀害了。
严嵩掌权期间,作恶多端,引起正直大臣们的强烈不满。御史邹应龙经过周密考虑,决定先从弹幼严世蕃下手。世宗看了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后,下令把严世蕃办罪,充军到雷州,并勒令严嵩退休。严世蕃和他的同党还没到雷州,就偷偷溜回老家,收容了一批江洋大盗,还勾结倭寇,准备逃到日本去。这件事又被另一个御史林润揭发。世宗看了这份奏章,也大为震惊,立即下令把严世蕃和他的同党处死,把严嵩革职为民。明朝最大的奸臣到此便彻底倒台了。
●戚继光驱逐倭寇
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,朝政一天比一天腐败。外寇看到明朝朝政腐败,也乘机侵扰。这些外寇之中,日本人最为厉害,他们三番五次侵扰明朝沿海一带,史书上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。倭寇的侵略行为引起了明朝军民的强烈愤慨,明朝政府也组织军民驱逐、抗击倭寇。在抗击倭寇中,有一位民族英雄战绩显赫,他就是戚继光。
戚继光出身将门,自幼喜读兵书,勤奋习武,立志疆场,曾挥笔写下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”的名句。17岁时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金事。25岁时,实授都指挥金事,领山东登州、文登、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,操练水军,整顿军备,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。
公元1556年,戚继光以足智干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参将,镇守宁波、绍兴、台州三府。在龙山(今属宁波)、缙云、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。在实战中,戚继光观察到明军纪律松弛,素质不良,作战能力较低,难以获取大的抗倭胜利,于是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。公元1559年,戚继光在义乌招募农民、矿工4以犯名,编组训练成戚家军,成为抗倭主力。后来,戚继光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、沿海地形多沼泽、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,创立攻防兼宜的“鸳鸯阵”,以12人为1队,长短兵器迭用,刺卫兼顾,因敌因地变换阵形,屡败倭寇。利用作战训练间隙,撰成《纪效新书》,阐述选兵、编伍、操练、出征等理论和方法,并以此训练戚家军,使戚家军闻名于世。
公元1561年,戚家军在台州、仙居、桃渚等处大胜倭寇,九战皆捷。擒斩倭寇1400余人,焚死、溺死倭寇4000余人,史称“台州大捷”,浙江倭患基本解除。
公元1562年,福建倭患日趋严重,戚继光奉调援闽。戚继光率军进入福建后,先攻下横屿,斩首2600人。接着,又攻下牛田,捣毁倭寇巢穴。倭寇纷纷逃向兴化,戚继光乘胜追击,连夜作战,连克60营,斩首无数。此后,戚继光又回师福清,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。同时,明将刘灏也屡败倭寇,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。后来,戚继光返回浙江后,大量倭寇又进扰福建。公元1563年,朝廷命俞大猷、戚继光为福建正副总兵,率兵进剿,戚家军再次进入福建。明朝军队在平海与倭寇战斗,戚继光率军队率先登城,俞大猷、刘涌相继杀敌2200人,并救出被掠人口3000人。公元1564年,倭寇又纠集余党万余,围攻仙游,戚继光先败之于城下,继而又追击余寇,歼灭大量倭寇。其后,戚继光又在福宁大败倭寇,并与俞大猷一起最后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。在福建境内的倭寇被驱逐后,广东倭患严重,俞大猷奉命平定了广东的倭寇。至此,东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后平定。戚继光的抗倭壮举感染着朝臣和百姓,被誉为民族英雄,其事迹也因而传之于世。
●海青天备棺上书
海瑞字汝贤,回族人。青年时的海瑞奋发读书,通过乡试中了举人,被派到南平(今福建南平)当教谕。他执教严格,把学校办得井井有条。4年以后,海瑞被擢升为淳安知县。淳安山多地少,百姓十分贫困。海瑞上任之后,目睹惨状,十分痛心。他经过调查研究,先整顿一县的吏治,定了许多条规。县丞、主簿、教谕、胥吏都要守职尽责,不许营私舞弊,薪俸之外如有一分一文贪污,便严加惩办;紧缩县里一切开支,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征派,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需索。即使是上司的额外摊派,海瑞也敢顶着不办。百姓称他为“海青天”。
后来,海瑞被调到北京,担任户部主事。他看到明世宗朱厚熜整天求神斋醮,不上朝理政,大臣们一味迎合,人民的疾苦却无人过问。海瑞又难过又气愤,冒死写了一封《治安疏》的奏折,内容措辞很强硬。然后,他把后事安排了一下,就到通政使司递交了奏折。
世宗接到海瑞的奏折,一看内容,竟是激烈指责自已的话,说:“如今的朝廷是‘君道不正,臣职不明’。皇上20多年不理朝政,法纪松弛,吏治败坏,财政崩波,弄得国贫民穷。所以人都说,嘉者家也,靖者净也,嘉靖,就是家家都净,穷到啥也没有的地步了!皇上不关心太子成长,缺乏父子之情;因为别人的诽谤和自己的猜疑杀辱臣子,缺少君臣之情;长住西苑敬神吃药以求长生,不回宫室,是无夫妻之情,这都是信道斋醮的错误……皇上的错误实在太多了,请陛下翻然悔悟,改弦更张……”世宗越看越生气:这哪里是上书,简直是历数我的罪状!他狠狠地把海瑞的奏折摔在地上,拍着桌子大喊:“快去把海瑞给我抓起来,别让这家伙跑掉!”宦官黄锦在一旁说:“启察万岁,海瑞根本不想跑掉。他上书前就买好了棺材,把随从的家人都遣散了,现在正在朝房待罪呢!”世宗听了一愣,半晌,又把奏折捡起来,接着往下看,边看边叹气,随手把它压在了桌案上,自言自语地说:“这家伙想当比干,我可不是封王!”就把海瑞一直关着,没定罪。由于数十年没人敢对世宗如此直言疏谏,因此海瑞备棺上书的事儿,很快就传遍了朝廷内外,天下都知道有个不怕死的“海主事”。
●西洋和尚利玛窦
公元1582年,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远渡重洋,来到中国的澳门。为了能够被中国人接受,做好传教的准备,他潜心学习汉语,并在传教士罗明坚的指导下,饶有兴味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、国家制度。公元1583年,利玛窦和罗明坚获得了两广总督的批准,可以到广东肇庆居住,他们非常高兴。利玛窦说:“很多中国人是信佛教的,我们不如自称西方来的僧人,这样可能易被老百姓接受。”罗明坚点头说好。于是,两人剃光了头,穿着和尚的衣服,自称是“西僧”。
在肇庆知府的帮助下,几天后,总督批准他们建立自己的教堂。为了避免当地人起疑,他们把房子改成中国式样,共有一个厅堂两间厢房。这样,在知府的眼中,利玛窦和罗明坚就和中国的出家人没有什么两样,他们的居处自然就是佛寺了。于是,知府欣然命笔,题写了两块匾额“仙花寺”与“西来净土”。利玛窦把前者挂在厅堂中,后者挂在会客室里。为了不刺激中国人的排外心理,他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,说中国话,吃中国菜,穿中国濡士的衣服,读中国孔孟的经典著作,甚至在家里都不挂圣母玛利亚的肖像。在中国十几年的生活,使他懂得要想在中国成功地传教,最好的办法是影响中国的最高权威——皇帝的意志。最后,他得到了一个有权势的宦官的帮助,向中国的皇帝发动了“进攻”。
公元1600年,利玛窦来到了北京。他给明神宗朱翊钧上了一封十分谦卑的表文,并献给皇帝一些礼物。礼物有一幅天主圣像、一幅圣母像、一本《圣经》、一架铁弦琴、一张万国地图,最要紧的是有大小自鸣钟两架。神宗见到西洋贡物,最满意的是两架自鸣钟。钟针随着滴答声移动,准时当当报鸣,神宗龙颜大悦。可8天后,钟忽然停止不转了。神宗马上命令太监向利玛窦问个究竟。利玛窦详细解释了自鸣钟的原理和用途,然后给自鸣钟上了弹簧,重新调整好时间,自鸣钟又滴答滴答地运转起来。神宗觉得身边不能缺少利玛窦,于是,他命令利玛窦留在北京,以备差遣。这正中利玛窦的心意,从此他就可以接近皇帝了。后来,神宗又批准他在北京建教堂。于是,他就有了公开传教的机会,经过三四年,利玛窦在北京收了200多个徒弟,他的影响从天子以至于庶人了。利玛窦传教的手法十分高明,他使人相信自己所讲的多与孔孟相合,他的布教是合于中国传统的,是上承孔孟的道统的。这样,他通过影响士大夫,使他们帮助自己说法,使天主教开始真正在中国传播。
利玛窦来华的目的虽然在于传教,但他一面把西方先进的数学、天文学、地理学知识传入中国;一面根据自己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,开始用书信的形式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国情,为中西文化交流特别是西学东渐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在数学方面,他跟徐光启的交往不过三年,两人却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最著名的数学著作《几何原本》;在地理学方面,他编有世界地图《坤舆万国全图》;在语言学方面,他写有《西字奇迹》,用西法之音来注写中国之音,使向来被人们看作繁难的反切注音法,变成了简易的东西。利玛窦将天主教传入中国,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伟大的先行者。
●顾宪成东林党议
公元1594年,明神宗朱翊钧准备立郑贵妃所生子朱常洵为太子,多数大臣却认为应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,故而朝廷出现“国本”之争。吏部侍郎顾宪成力争“无嫡立长”,触犯神宗。首辅王锡爵将辞官,顾宪成推举王家屏代为首辅。王家屏亦是立长派,顾宪成因此再次触怒神宗,被革职还乡。
顾宪成,无锡人,家乡有东林书院,原为宋代杨时讲道之处。被革职后,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将东林书院重新整修,集合志同道合的朋友高攀龙、钱一本、薛敷教、史孟麟、于孔兼等在这里讲学,“每岁一大会,每月一小会”。当时一些被谪黜的士大夫或世不能容而退居山野者,知道这个消息后,全都来响应归附。他们讽议时政,裁量人物。朝内官员也遥相应和。东林书院渐渐自成一党,后来遂称东林党,顾宪成也被尊称为“东林先生”。顾宪成曾言:“字辇毂,志不在君文;官封疆,志不在民生;居水边林下,志不在世道;君子无取焉。”所以虽然是在书院讲学,却还经常讽议时政。其后,孙丕扬、邹元标、赵南星等正直君子,被朝廷所黜,亦赴东林相继讲学。他们自负气节,与朝廷相抗,这便是东林党议的开始。
●梴击和红丸及移宫
明朝后期,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发生了3个疑案。这3个案子分别发生在神宗朱翊钧、光宗朱常洛和熹宗朱由校三个皇帝在位期间、3个疑案就是“梃击案”“红丸案”和“移宫案”。
神宗的长子朱常洛是他和一个姓王的宫女生的。后来,他把这个王宫女封为恭妃,但他不喜欢王恭妃,当然也就连带着不喜欢大儿子朱常洛了。他最宠爱的是郑妃,而郑妃生的三儿子朱常洵也因此受到他的偏爱。所以,朱常洛20岁才被立为太子。公元1615年,发生了一件怪事。一天,一个中年汉子手拿一根木棍,跌跌撞撞打入太子的慈庆宫。这个汉子见人就打,一直往里闯,眼看就要进入太子的房间,幸亏门卫报警及时,大批卫士将这个中年汉子捆绑起来,押在牢里。闯太子宫,这还了得,而且还手拿凶器。神宗十分重视,立即命令刑部官员严刑拷问,定要问个水落石出。这个汉子熬刑不过,只得招供实情。他供道:“我真名叫张五儿,是无业游民。这次闯慈庆宫不是我自己要干,是庞保、刘成两位公公让我干的,并说事后给我重赏。”张五儿的供词送到神宗那里,他知道庞保和刘成都是郑妃宫里的太监,显然此事定与郑妃有关。看来是郑妃想谋害太子,而让亲生儿子当太子。神宗立刻带随从来到郑妃宫中,气呼呼地让她看供词。郑妃一看阴谋败露,连忙跪倒叩头求饶,神宗就没忍心处分她。第二天上朝,神宗在百官面前说:“我立长子常洛是古今公理。现在却人人想谋害太子,我坚决不能允许。”接着他就把张五儿、庞保、刘成三个人都杀了。这就是“挺击案”,“挺”是棍棒的意思。
光宗朱常洛继位时也快40岁了,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。他这么早死,还得从“红丸案”这个迷案说起。光宗身体虚弱,却不顾身体健康,依然花天酒地、纵欲享乐。他的正妃郭妃病死之后,还有四个选侍。选特是一种品级较低的妃子,除她们外还有无数美女陪伴在光宗身边。光宗只知享乐,身体却越来越槽。光宗当皇帝一个月以后的一天晚上,忽然肚子疼,而且头痛。一个名叫李可灼的官员手捧红丸进献皇帝,称这是祖传秘方所制,百病皆除。光宗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吃下去再说。第二天,光宗果然精神倍增,红光满面。他十分高兴,不仅大大称赞了李可灼的忠心,而且让他再献一颗。当晚,光宗吃完第二颗红丸后,却一命呜呼了。谁也搞不清皇帝怎么会忽然暴病死去,这个神秘的“红丸案”也就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