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辑 流水的朝代-《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一天,花木兰正在家里织布,突然,衙门里的差役送来征兵的军贴,要征花木兰的父亲去当兵。父亲已经年过半百,怎能去从军打仗?花木兰没有哥哥,弟弟又太小。怎么办?花木兰想:要是有个人能代替父亲去从军,那该多好啊。谁能代替父亲呢?看来只有自己。可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?招兵的怎么会收留一个女孩子呢?她想来想去,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:女扮男装。花木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。父母没有别的办法,只好同意了。于是,花木兰女扮男装,拜别父母、弟妹,上路从军去了。

    行军作战十分艰苦。战士们来自四面八方,有的勇敢粗犷,有的机灵细心。花木兰害怕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看穿,处处都倍加小心。白天行军,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,花木兰紧紧跟上,从不掉队;夜晚宿营,她和衣而卧,从不敢脱衣服;作战的时候,她冲杀在前,从不表示懦弱。

    从军12年,花木兰参加过许多次战斗,立下了不少战功。同伴见了她,个个都竖起大拇指,赞扬她是个有志气有本领的好男儿。

    战争结束了,队伍凯旋归来。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,根据功劳大小给予赏赐,有的升了官,有的得到了珍宝财物。花木兰既不想做官,也不愿意要财物,她希望得到一匹能够远行的骆驼,好让她赶快回到家乡。皇帝满足了花木兰的要求,并且指派她的同伴护送她回家。

    花木兰将要胜利归来的消息传到她的家乡,她的父母听说了,非常欢喜,老两口急忙互相搀扶着,赶到城外去迎接;妹妹听说了,立即梳妆打扮,烧好开水沏好茶;弟弟听说了,赶紧磨快了刀,杀猪宰羊,准备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。

    花木兰回到自己房里,脱下战袍,换上女装,梳好头发,贴上花黄(古代妇女的装饰品),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。同伴们见花木兰一身女装,都万分惊奇,没想到自己的战友竟是一位巾帼英雄(巾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,后来成为妇女的代称),他们不约而同地说:“我们跟木兰同行十二年,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中豪杰啊!”

    ●萧道成灭宋建齐

    萧道成,字绍白,南陵(今江苏常州西北)人。公元479年,萧道成威逼宋顺帝下诏禅位。四月二十一,到了临朝的时间,宋顺帝却不肯出来。太后十分恐慌,亲自率宦官在佛盖之下找到宋顺帝,强迫宋顺帝行禅让礼,并把他迁到东邸。宋司空兼太保褚渊奉玺绶率百官劝萧道成登位。二十三日,萧道成即皇帝位,国号齐,史称南齐或萧齐,改元建元,是为齐太祖高皇帝。

    即位后,萧道成改革宋以来的暴政,提倡节俭。他在位期间,注意减免逋租宿欠,限制诸王营建私邸。公元479年,萧道成为了进一步提倡节俭,下令禁止募部曲。萧道成在位4年间,还引进了一项重大措施,就是整顿户籍。公元482年,萧道成病死,庙号高庙。

    ●萧衍废和帝建梁

    萧衍,字叔达,齐高帝萧道成族人,其父萧顺之曾助族兄萧道成创齐,官至领军将军、丹阳府尹。萧衍博览群书,有文武之才干,曾被齐竟陵王萧子良召人西邸,与沈约、谢脁等合称“西邸八友”。萧衍后因助齐明帝杀齐武帝诸子,飞黄腾达。齐明帝死前,任命他为持节都督,雍、梁、南秦、北秦四州、郢州的竟陵司,司州的随郡诸军事,雍州刺史。雍州自宋文帝、孝武帝从荆州独立后,力量骤增,而且因其地处与北魏交界处,当地北来流民与北魏争战及镇压当地蛮族的活动中,形成一股精锐武装,其势力和影响超过了晋以来的上游重镇荆州。于是,萧衍开始密谋更大权力。他召集张弘策、吕僧珍、长史王茂、别驾柳庆远、功曹吉士瞻等心腹,商定奉南康王萧宝融为帝(是为和帝),发兵顺汉水东下,讨伐东昏侯。

    雍州大军始发,四方纷纷响应。同时,荆州大军沿江东下,湘州刺史杨公则也率军入江直取郢州。公元501年,雍、荆、湘三州大军在江汉合流处会师,分别急攻郢、骑、汉口、鲁山、偃月、西阳、武昌诸城。这时,东昏侯所派骁骑将军薛元嗣已率军与郢州刺史张冲会合,共守郢城。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,黄鹤楼下死尸堆积如山,郢城内外臭气冲天。三月,郢州刺史张冲突然病死,薛元嗣独守郢城,渐感难支。不久,联军大破建康新派的增援部队。七月,薛元嗣投降,周围诸城也相继投降。和帝任命萧衍为征东将军。萧衍率联军东下,直指江州。江州刺史陈伯之在萧衍的要挟下投降。九月,萧衍率军到达建康西面的新林。徐勉携萧宏、萧秀、萧恢及萧昺潜至新林迎接联军,萧衍见诸弟无恙,心中大悦,宣布对建康展开全面进攻。

    建康一战,又比攻郢城激烈许多。建康兵员不足,东昏侯出囚徒配军。冠军将军王珍国勇猛异常,率部浴血顽抗,不几天,秦淮河积尸如山,西城成了一片废墟。十月,建康周围的京口、广陵、瓜步、破墩、琅邪、新亭、东府诸城相继被联军攻占,建康成了一座孤城,对联军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了。

    这时,东昏侯封传说中的神人蒋子文为灵帝,迎神像于后堂,派巫师日夜祈福。自以为有神人保佑,万事不须担心,依旧昼寝夜游,通宵作乐。听到宫外战鼓敲响,便披着大红袍,楼着妃殡,登景阳楼观战,指东道西,以为笑乐。将士想要封赏,后宫藏钱无数,他却一毛不拔。大臣纷纷投奔联军,将士个个牢骚满腹。宠臣茹法珍、梅虫儿却向东昏侯建议:“大臣将士不尽全力,使长围不解,都应该处死。”于是人心思乱。腊月,王珍国密遣亲信献明镜于萧衍,表示其心可照;萧衍还报以断金,用《易经》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”之意,表示愿意合作。王珍国遂与卫尉张稷商量政变计划。张稷曾与萧衍同救雍州,对萧衍早有好感,一口答应。几天后的一个深夜,王、张率兵潜入宫中,杀死东昏侯,取下首级,由文武百官署名送给萧衍。建康换上了和帝萧宝融的旗帜。

    公元502年,萧衍进位相国,总掌朝政。不久,他以宣德太后之名颁布禅让诏书,废掉和帝,称帝建梁,史称梁武帝。

    ●梁武帝出家为僧

    萧衍到了晚年,开始崇信佛教,借佛教名义愚弄百姓、搜刮钱财。他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、富丽堂皇的同泰寺为自己诵经拜佛之用,自己装成一副苦行僧的样子,早晚到寺中朝拜。

    有一次,他到同泰寺“舍身”,表示要出家做和尚。他这一出家做和尚,国中无主,大臣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最后只得出钱把他从同泰寺中赎了出来。这样的滑稽剧总共演了四次,大臣们一共花了四万万钱的赎身钱,这笔钱都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去了。而且在他最后赎身回宫的那个晚上,竟派人把同泰寺的塔烧了,却说是魔鬼千的。为了压住魔鬼,又下诏要造一座几丈高的高塔来压住,继续叫百官捐钱。

    ●胡太后祸乱魏政

    胡太后,安定临泾(在今甘肃)人。祖父胡渊,曾仕赫连夏,后降魏,封武始侯;父胡国珍,袭爵降为伯。胡太后多才多艺,聪颖敏慧。初为宣武帝元恪纳为‘承华世妇”,后生皇子元诩,得以进为“华嫔”。元诩被立为太子,胡氏依赖宦官刘腾得以保全性命。

    公元515年,元恪死,太子元诩即位,胡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由,临朝称制,她重用宦官刘腾及领军将军元义。胡太后十分崇信佛教,到处兴造佛教寺塔及石窟寺庙,其中雕饰华丽,颇费钱财。她又以挥霍为乐,生活奢靡。于是百姓穷困不堪,怨声载道。而朝中诸官援党结派,政治腐败。

    公元520年,元义、刘腾因不满于清河王元怿,以元怿欲毒杀幼主元诩为借口,教唆元诩杀元怿;又发动宫廷政变,将胡太后幽禁于后宫。胡太后第一次称制历时5年,至此结束。元义、刘腾于是内外专权,朝中政事荒怠,纲纪不举,地方官吏贪污暴掠,天下患苦。

    公元523年,刘腾死。公元524年,魏北部爆发六镇起义和关陇起义。秋天,胡太后施计得以脱离后宫,她与丞相、高相王元雍合谋解除了元义一切军政大权。公元525年,胡太后重新摄政,她比以往更为腐败奢华。此时北魏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,又有河北起义爆发,元诩不满太后的作法,母子有隙。

    公元528年,胡太后害死元诩,立年3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为帝。不久,爆发河阴之变,胡太后及幼主元钊被尔朱荣溺杀。胡太后第二次称制历时3年。自孝文帝后,北魏政权内部互相争权不已,加速了北魏的灭亡。

    ●宇文泰崛起霸权

    宇文泰先世是鲜卑宇文部的酋长,其父宇文肱是北魏边镇军官。宇文泰字黑獭,是宇文肱的少子。宇文肱死,他还年幼,仍留在鲜于修礼军中。鲜于修礼死,葛荣成为起义军首领,宇文泰当时只有18岁,是葛荣帐下的小军官。尔朱荣执掌了北魏朝政后,击破了以葛荣为首的河北起义军,擒杀葛荣,其部下全被迁往并州。在晋阳,尔朱荣杀了宇文泰的三哥,曾任葛荣将、渔阳王的宇文洛生,却赦免了宇文泰,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做。因宇文泰与尔朱荣大将贺拔岳是世交,就转到贺拔岳手下。元颢在南齐军队的护送下进入洛阳,孝庄帝外逃,尔朱荣遣贺拔岳征讨元颢,宇文泰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。孝庄帝回洛阳复位后,大封有功将领,宇文泰也以功封为宁都子,造升为镇远将军、步兵校尉。万俟丑奴领导的农民军在关右连败官军,声势益盛,尔朱荣又命尔朱天光和贺拔岳等将去镇压,宇文泰又随之入关,在镇压关陇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屡立战功,成为贺拔岳手下的得力大将。此后,凭借其机智及实力,宇文泰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,后成为与高欢争霸天下的主要势力。

    ●北魏分成东西魏

    公元532年,高欢人洛阳消灭尔朱氏,杀元恭,立元修为帝(孝武帝)。

    公元534年,孝武帝入关中投靠宇文泰,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(孝静帝),迁都邺城,史称东魏;宇文泰则于公元535年杀孝武帝元修,另立元宝炬为帝(文帝),改元大统,都长安,史称西魏。从此,北魏分裂为东、西两魏,分别由高欢和宇文泰执掌政权。

    ●西魏军攻占江陵

    公元552年,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在江陵即帝位,史称梁元帝。这时,从北魏分裂出来的西魏已占领了江北的淮南诸郡,时刻准备着侵占江南大片土地。

    公元554年底,西魏大军抵达江陵,先派精骑据江津,切断江路,以使江南援军无法渡江。萧绎派人征调援兵,同时加强城防,抵抗西魏。西魏筑长围,切断江陵和外界联系,奋力攻城。梁领军将军胡僧佑亲自冒着箭雨飞石,昼夜督战将士守城,魏军进攻受阻。不久,胡僧佑中流矢死,内外惊恐。魏加紧攻城,城中有人开西门降魏,魏军入城,萧绎等退保子城。萧绎令人焚烧古今图书14万卷,随欲自杀,被人制止,拒绝了谢答仁、朱买臣等乘黑夜突围或固守子城的建议,投降西魏。萧绎在受尽百般凌辱之后,被处死。西魏军将府库珍宝同浑天仪、梁铜晷表及各种法物运往西魏长安,俘虏王公和大批士族并挑选男女百姓数万口为奴婢,分赏三军,驱归长安,小弱者全被杀掉。

    魏立萧督为梁主,把江陵空城和附近延袤三百里的地方给了他,而将未遭破坏的雍州划归西魏。让萧督居江陵东城,魏设置防备,带兵住西城,名为助萧督防守,实为监视。

    江陵沦陷于北方,是南朝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它失去江北地区的缓冲屏障,北方军队可以轻易渡江进攻南方,使江南军事上的防守相当困难,更不用说对北方发动进攻了。萧绎的焚书(其中很多珍贵的图书从此绝灭),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一大浩劫。

    ●高洋称帝建北齐

    高洋是高欢之子。公元535年,高洋受封为骠骑大将军、太原郡开国公;公元547年任尚书令、京畿大都督。

    公元549年,高欢长子高澄被杀,高洋继掌东魏政权。高洋革除高澄时不便于民的弊政,顺利控制了政局。

    次年正月,孝静帝任命高洋为丞相,后又进爵为齐王。同年五月,高洋废孝静帝,即皇帝位,建立北齐政权,是为北齐文宣帝。高洋称帝后,励精图治,北齐国力达到鼎盛。

    ●陈霸先平叛建陈

    陈霸先,字兴国,吴兴长城(今浙江长兴)人。自幼家境贫寒,却好读兵书。当过油库吏、中直兵参军,后因平乱有功,被提任为西江督护,很快又因平定交州李贲之乱有功,封为交州司马兼领武平太守(在今越南境内),后任振远将军、高要太寺。萧衍曾亲自召见陈霸先,并授予他直阁将军一职,封号新安子。

    侯景叛乱后,陈霸先在始兴(今广东韶关)起兵讨伐侯景,后与征东将军王僧辩会合共进。公元552年,领军围石头城(今南京),大败侯景。侯景败亡后,陈霸先因平叛有功被梁元帝萧绎任命为司空、南徐州刺史,镇京口(今江苏镇江)。公元554年,西魏破江陵,梁元帝被杀。陈霸先与王僧辩请萧绎第九子晋安王萧方智以太宰承制,入居朝堂。公元555年,王僧辩屈事北齐,迎立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梁帝,陈霸先苦劝无效,便杀了王僧辩,立萧方智为帝。后又击退北齐的南下侵略,铲平了王僧辩余党的叛乱,晋封陈公,再封陈王。

    公元557年,梁敬帝萧方智禅位,陈霸先代梁称帝,建立陈朝,改年号为永定,梁朝灭亡。

    ●宇文觉建立北周

    北周是在宇文泰时期奠基的。宇文泰在西魏时期掌握实权,他的统治集团虽以武川镇军人为核心,但他能够广泛吸纳鲜卑贵族和关陇士族为其服务。他在当政期间,非常注意改革。用人方面采用惟才是举的制度。经济方面,下令颁行均田制。在军事上,创置府兵制。经过改革,西魏很快强大起来。

    公元556年,宇文泰死后,他的儿子宇文觉继任太师等官位,封周公。第二年初,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,国号周,定都长安,史称北周。

    ●北齐凿石窟刻经

    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,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、建造寺庙、开凿石窟,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。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,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,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《维摩经》《李经》《弥勒成佛经》各一部,前后历时四年才完成。

    北响堂山刻经洞开我国佛教史上镌刻石经之风气,而且刻经地点集中于邺都附近及鲁南兖州一带山区。除北响堂山刻经外,还有南响堂山刻经(公元572年)、宝山刻经、祖徕山刻经(公元570年)、泰山刻经、水牛山刻经、尖山刻经(公元575年)等。宇文邕灭北齐后,亦在境内灭佛,而佛徒依旧刻经不辍,陆续又有邹峰铁山刻经(公元579年)、冈山刻经(公元580年)、葛山刻经(公元580年)、峄山刻经等,都是书刻面积巨大,空前绝后的摩崖大字。或楷或隶的刻经书体,既不同于北魏碑体楷书,也不像东汉隶书,风格雄浑简静,为后世欣赏和模仿。

    ●周灭齐统一北方

    经过一系列的改革,北周势力更加强大。公元575年,周武帝宇文邕亲率6万大军进攻北齐,八月占领河阴(今河南洛阳东北),但久攻金墉城不克,被迫退兵。

    公元576年,宇文邕率兵再次进攻北齐,与齐军激战后攻占晋阳,又乘胜于第二年正月攻取邺城,俘虏了齐后主,齐亡。其后,北周又用较短的时间荡平了其他反抗势力,统一了中国北部。

    ●宇文邕灭佛治世

    北周时,佛教、道教势力急剧扩张,不仅损害了政府的税收与摇役、兵役,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经济势力的扩展。

    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,最重孺术,励精图治。在位期间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方面都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。据《广弘明集》卷7《叙列代王臣滞惑解》载言:公元567年,蜀郡公卫元嵩上书说:“国治不在浮图,唐、虞无佛图而国安,齐、梁有寺舍而柞失。大周启运,远慕唐、虞之化,宜遗齐、梁之末法。”他的意见深受宇文邕的赞赏。道士张宾也上书请求废除佛教。于是,宇文邕召集群臣及名僧、道士,讨论三教的优劣。意在压低佛教的地位,定儒为先,道教为次,佛教为后。可是,当时执掌朝政大权的是笃信佛教的大家宰宇文护,不表同意,加上道安、鄄鸾等上书低毁道教,因此,虽经多次讨论,三教未能定位。公元572年,宇文邕诛宇文护,始掌朝政大权。次年十二月,又召集群臣、道士、名僧进行辩论,始定出以儒教为先,道教为次,佛教为后的位次。由于名僧僧动、僧猛、静蔼、道积等奋起抗争,极力诋毁、排斥道教,又使这次的位次未能付诸实现。公元574年,宇文邕再次召集大臣、名僧、道士进行辩论。在会上,佛、道两家斗争非常激烈。据《续高僧传·智炫传》记载,智炫在辩论时力挫道士张宾,宇文邕为道教护短,斥佛教不净,智炫答道:“道教之不净尤甚!”

    宇文邕这次原来只想罢斥佛教,由于道教的迷信方术和教义的虚妄,经道安、甄鸾、智炫等人的揭发,已经彻底暴露,因此,下诏“断佛、道二教,经像悉毁,罢沙门(即僧尼)道士,并令还民”。诏令发布之后,立即实施。“融佛焚经,驱僧破塔……宝刹伽蓝皆为俗宅,沙门释种悉作白衣”。

    公元577年灭北齐后,宇文邕在邺城新殿多次召请名僧,解释尊儒灭佛的原因与意义,与会的500僧人都沉默不语,只有慧远明确表示反对,并且以阿鼻地狱相威胁。佛教徒任道林也上书反对毁佛,以因果报应进行恐吓。宇文邕表示自己不是五胡,无心信佛。他权衡得失后,最终决定在原齐国境内灭佛,寺院等“还准毁之”,于是,整个中国北部的佛教都被禁绝了。

    周武帝这次灭佛比较彻底。据《房录》卷11记载:其时’‘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,扫地悉尽。融刮圣容,焚烧经典。八州寺庙(出)共四十千,尽赐王公,充为宅第。三方释子减三百万,皆复军民,还归编户”。

    这次灭佛,北周政府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寺观财富,而且获得了近300万的编民,遂使生产日益发展,“租、调年增,兵师日盛”。从而,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和对突厥的斗争,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