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辑 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-《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一天晚上,孙膑突然疯了,把饭菜都掀翻在地上,又把刻好的书简扔在火里,吵吵嚷嚷不停地骂。庞涓以为孙膑骗他,命人把他扔到猪圈里。孙膑在猪圈里倒头便睡,醒了以后拾起猪粪就往嘴里填。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,刻写兵书的事就搁下来,可对孙膑仍不放心,依旧派人监视着他。孙膑拖着残疾的身体,在猪圈中出出进进,每日疯疯癫癫的,却没人看出他是装疯。

    禽滑厘听说了孙膑的遭遇,便与齐国大臣田忌商议搭救孙膑的办法,用齐威王的名义派了个使团去见魏惠王。到使团回国的前一天夜间,禽滑厘将孙膑藏进了封得严严实实的车中,把他的衣服换给使团中的一个人穿上,照样躺进猪圈里。过了几天,假扮孙膑的人也跑回齐国。庞涓发现孙膑不见了,还以为孙膑掉到井里淹死了!他没想到,这时孙膑早就平安地到了齐国

    ●围魏救赵齐军胜

    元前356年,赵国国君赵成侯在平陆(今山东汶上)和齐威王、宋桓侯相会结好,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(今河北境内)相会。赵国的举动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。适逢公元前354年,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动武,迫使卫国屈服称臣。于是,魏国便借口保护卫国,出兵攻赵,包围了其国都邯郸。赵与齐有同盟关系,这时见局势危急,遂于公元前353年遣使向齐国求援。

    齐威王闻报赵国告急,就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。丞相邹忌反对出兵救赵。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,又会给齐国争雄造成困难,因而主张救赵。但他同时又指出:应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,以牵制和疲惫魏国。待魏军攻破邯郸,魏、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,再予以正面的攻击。段干朋的计谋完全符合齐国统治者的根本利益,齐威王欣然采纳,他决定以部分军队联合宋、卫南攻襄陵,主力暂时按兵不动,静观事态的发展。

    魏国以主力攻赵,两军相持近一年。当邯郸形势危在旦夕且赵、魏两国均已非常疲惫之时,齐威王认为出兵与魏军决战的时机业已成熟,于是就任命田忌为主将、孙膑为军师,统率齐军主力救援赵国。

    田忌打算直奔邯郸,同魏军主力交锋,以解救赵围。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,提出了“批亢捣虚”、“疾走大梁”的正确建议。他建议田忌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(今河南开封)进军,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,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。他认为一旦这么做,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,齐军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,同时又能使魏军疲惫于路上,便于最终战胜它。

    田忌采纳了孙膑的作战建议,统率齐军主力迅速向大梁万向挺进。魏军获知情报后,不得不由庞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。这时候,齐军已把桂陵(今山东菏泽东北一带)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,迎击魏军于归途之中。魏军由于长期攻赵,兵力消耗很大,加上长途跋涉急行军,士卒疲惫不堪,面对占有先机之利、休整良好、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截击,顿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,终于遭受到一次沉重的失败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围魏救赵”。

    ●“退兵减灶”马陵战

    公元前342年,魏国派兵攻打韩国,韩国向齐国求救。那时候,齐威王已死,他的儿子齐宜王派田忌、孙膑带兵救韩。齐军依照孙膑的计策,又一次猛捣魏都大梁。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,只好撤围回国,与魏太子申的兵马合力夹击齐军。

    一天,庞涓察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,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;派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,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,庞涓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。第二天,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,数了数炉灶,却只能供五万人用的了,庞涓得知后一阵窃喜。

    到了第三天,庞涓追到齐国军队第三次扎营的地方,仔细数了数炉灶,只剩了两万人用的。庞涓这才放了心,他笑着说:“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。十万大军到了魏国,才两天工夫,就逃散了一大半。”其实,这是孙膑在运用“退兵减灶”的方法诱敌。他命令齐兵将武器辎重沿路丢弃,并逐日减少军中做饭时堆制的锅灶,使庞涓产生错觉,误以为齐军兵士大部逃亡,已溃不成军。

    庞涓果然上当,率兵一直追到齐国境内马陵(在今河北)。马陵道十分狭窄,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,便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。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:“前面有乱木塞路。”

    庞涓上前一看,果然见道旁的树全被齐兵砍倒了,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。这时,一个兵士看到树上刻了一行字,因为天色渐黑,庞涓便叫人举火辨认,只见上面写的是:“庞涓死于此树下。”庞涓大吃一惊,连忙吩咐将士撤退,可是已经太晚了。因为火光即为孙膑给齐军规定的放箭信号。顷刻,原已埋伏好的齐军万箭齐发,魏军死伤惨重,庞涓兵败被擒。

    ●苏秦说六国合纵

    东周洛阳人苏秦曾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,学成后游历多年,始终没有成就。后来,苏秦回到家里,家人都很看不起他,嫂子不给他做饭,妻子不给他缝衣服,连父母都不和他说话。苏秦羞愤之下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。苏秦将自己关在房里,整日整夜地攻读《太公阴符》。有时读到半夜实在很困,他就拿起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,以至于血一直流到脚上,就这样强迫自己振作精神。凭着这股精神,苏秦从书中读出了治国安邦之道,准备再次出游列国推荐自己的治国主张。

    公元前329年,苏秦先到了秦国,游说惠王。但当时秦国刚刚处死商鞅,非常不欢迎到处游说的士人。苏秦于是向东到了赵国,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很不喜欢苏秦,苏秦只得离开了赵国,去了燕国。

    苏秦在燕国逗留了一年多,公元前328年才得到燕文侯的召见。苏秦向燕文侯分析当前形势,说强大的秦国有吞并各国的野心,燕国之所以还没有受到侵扰,是因为赵国挡在前面,牵制了秦国。苏秦劝说燕文侯与赵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。燕文侯很赞同苏秦的意见,于是就资助了苏秦车马钱财,让他出使赵国,进行合纵抗秦。

    此时,不喜欢苏秦的奉阳君已经死了,苏秦乘机以同样的道理劝说赵肃侯。赵肃侯听了很动心,决定任苏秦为相国,还送给苏秦很多钱财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。苏秦又先后游说了韩、魏、齐、楚四国的国君,四国最后都同意组成同盟抵抗强秦。于是,六国合纵成功,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,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,主管联盟的事。

    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,途经周的都城洛阳时,随行的车辆满载着行装,各国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,气派比得上帝王。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命人清扫苏秦将要经过的道路,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。苏秦的兄嫂和妻子见了他,态度也都变得非常恭敬。

    苏秦回到赵国后,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,他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,秦国从此很长时间不敢出兵侵略六国。

    ●张仪施诈术连横

    张仪与苏秦是师兄弟,都曾拜鬼谷子为师。学到了本领后,张仪也到各国游说,他听说楚国令尹昭阳正招揽天下贤士做门客,就去投奔昭阳,做了他的门客。

    楚王曾经奖赏了一块玉璧给昭阳,他十分珍爱,常带在身边玩赏。一天,昭阳大宴宾客后,拿出玉璧给大家传看。宴席散后,发现玉璧丢了。这时,有人说玉璧让张仪偷去了。昭阳就叫人把张仪捆起来,痛打他,让他承认偷了玉璧,他不承认。昭阳眼看张仪给打得快不行了,才叫人住手。有人把张仪送回家中,他的妻子心疼地哭着说:“在家老老实实种地,哪里会受这种罪?”张仪气息微弱地说:“不要难过,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?”他妻子又好气又好笑地说:“打得这么重你还开玩笑,打在你身上,还能把舌头打掉?”张仪安慰妻子说:“舌头没打掉就好。只要舌头还在我说什么也不怕。”

    后来,张仪在楚国混不下去了,就去了秦国,把他那一套“连横”亲秦的策略说给秦惠王听,秦惠王很赞赏,就拜他为相国。张仪倡导的“连横”中心意思是:秦国太强大了,不论哪个国家,只有依赖秦国,跟秦国联盟,去对付其他国家,才能取得胜利。

    这时,楚国打算和齐国联盟,共同对付秦国。齐楚都是大国,如果结盟,对秦国就是一个严重威胁。于是,张仪向秦王请求去楚国拆散齐、楚的联盟,秦王答应了。

    公元前313年,张仪来到楚国后,买通了靳尚和楚王的其他宠臣,这才去拜见楚怀王。两人见面后,张仪以秦情愿把商于(在今陕西、河南一带)之地600里归还楚国为诱饵利诱楚、齐国断交。利令智昏之下,楚怀王就一面派人去跟齐国断交,一面派使臣跟随张仪去秦国,办理土地移交手续。

    到了秦国,张仪却说只答应给楚六里地。这时,齐国因楚国背盟,就派使臣去秦国,约好一起去打楚国。楚王得知张仪欺骗自己后,气急败坏,下令发兵10万去攻打秦国。但秦国早已有所准备,齐国也派部队来帮助秦国作战,结果楚军大败,楚国汉中一带土地全被秦国夺去了。后来,张仪用同样方法欺诈蒙骗六国,结果破坏了其他国家“合纵”抗奏的计划。

    ●蔺相如完璧归赵

    公元前283年,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非常宝贵的玉璧,相传它是楚国人卞和采到的,所以又叫它“和氏璧”。秦王听说赵国得到了和氏璧,就想骗过来据为己有。于是,秦王派一位使者去见赵惠文王,说秦国愿拿十五座城市来换那块和氏璧。

    赵惠文王君臣都认为:把玉给秦国,秦国恐怕不守信用,得了玉,又不给赵国城市;要是不给玉,又怕得罪秦国。大家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好办法,赵王就问谁敢去秦国完成换城护璧的使命,有一个叫缪贤的宦官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。

    赵惠文王就让人把蔺相如请来,想听听他的看法。蔺相如说:“如果大王信任我,我愿意前往。要是秦国真把十五座城市给我们,我就将玉璧留给他们;若是要骗去玉璧,而不给我们城市,我一定将玉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。”就这样,蔺相如带着玉璧来到了秦国。秦王听说赵国将玉璧送来了,赶紧召集朝中大臣,在王宫中会见蔺相如。

    蔺相如将玉璧捧给秦王,秦王把玩了好半天,可就是不提换城的事。蔺相如站在一边,看到眼前这副情景,心想:秦王果然不怀好意,全然没有要给我们城的意思。于是就上前对秦王说:“大王,您也许没有注意,和氏璧有一点毛病,请让我指出来给您看。”

    秦王听蔺相如这么一说,就把玉璧交给了他。蔺相如拿到玉璧向后退了几步,靠到了后边的柱子上,圆瞪着眼睛,满脸怒气,对秦王说:“我王知道和氏璧是稀世之宝,因为您喜欢,愿意拿十五座城市来换,所以派我来这里。但今天看起来,您傲慢无礼,毫无诚意,要我们的玉璧,又不想给我们城市。现在玉璧就在我的手里,如果您一定要逼我,我就和这玉璧一起在这柱子上撞碎。”说着,对着柱子就要把玉璧砸过去。

    秦王怕蔺相如真的要砸玉璧,忙说:“先生,请不要这样,我说了话怎么能不算数呢?”接着,又让左右取来地图,把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市指给蔺相如看。蔺相如看透了秦王要通过这来骗取自己手中的玉璧,就说:“我国大王为了送这宝贝,斋戒了五日,而且我临行之时,他们还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。如果您也是诚心诚意的,您也应该同样斋戒,才能接受这玉璧。”秦王心想:反正你也逃脱不出咸阳,就答应了。

    回到秦国馆驿后,蔺相如就盼咐随从扮成一个穷苦老百姓,将玉璧藏在怀里,偷偷地溜出秦国,将玉璧完好地送回了赵国。

    过了五天,秦王斋戒结束,就召集群臣和外国使节,来举行受璧仪式。蔺相如从容地走到了宫殿中,对秦王说道:“贵国自穆公以来,共有二十几位君主,但没有一位能守信义。我担心您也蒙骗我,使我赵国既失去了宝贝,又得不到你们秦国的城市,所以我已经派人将玉璧携回国内。秦王要是真有诚意,您把十五座城市先割让给我们赵国,你们秦国是当今的强国,我们赵国哪里敢不交出玉璧呢?”

    秦王一听,羞愧难当,想杀蔺相如,又恐惹人耻笑,就让蔺相如回赵国了。其实,秦国本来就没打算用城换璧,只不过想借此来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实力罢了。

    蔺相如回到赵国后,受到了国人的热烈欢迎;赵王也因他完璧归赵立下大功而封他为上大夫。

    ●渑池会针锋相对

    公元前279年,秦昭襄王派使者约赵惠文王在渑池(今河南渑池)相会。赵王拿不定主意,便召集群臣商议,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:如果不去,既被动,又会被秦王看不起。因此,赵惠文王让蔺相如和自己一起赴会,大将军李牧带5000精兵跟随,平原君带几十万大军随后接应。廉颇则在国内辅佐太子,赵惠文王对廉颇说:“如果我被劫留在秦国,你要辅佐太子,让他为我报仇。”

    渑池之会上,赵王和秦王一边喝酒,一边谈论着天下大事。酒酣耳热之际,秦王借酒遮脸,开玩笑地对赵王说:“听说赵王精通音乐,请为我弹一弹瑟。”赵王没法推辞,只得弹了一曲。赵王弹奏完,秦王立即命秦国御史记录:秦昭襄王二十八年,赵王为秦王鼓瑟。赵王很尴尬。

    这时,只见蔺相如端着一个瓦盆,走到秦王的面前,说:“我听说大王善于击缶,请为赵王击一次缶。”秦王大怒,说:“我秦国国君怎么能轻易为他人击缶呢?”蔺相如手里拿着瓦盆,向前走了两步,非常气愤地说:“大王你的军队虽多,但在这里却派不上用场。我现在与大王仅隔五步,我可以与大王同归于尽。”秦王一见这个样子,怕自己不答应,性命就会受到威胁,只好敲了一下瓦盆。蔺相如转过身,命赵国的御史记道:赵惠文王二十年,秦王为赵王击击。

    秦国一位大臣说:“秦王快要过生日了,请赵国割15座城池为秦王祝寿。”蔺相如毫不示弱,大声说:“赵王也快要过生日了,请秦国把咸阳献给赵王,为赵王祝寿。”秦王一听,只好说:“大家谁也不要给谁寿礼了。”

    宴会上,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,虽然秦国时时发起进攻,但蔺相如以牙还牙,机智灵巧,毫不退让,秦国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。同时,秦国得到密报,赵国已在边境上集结了大军,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,秦国也就未敢轻举妄动。蔺相如不惜生命,在重大的外交斗争中又一次保全了赵国的尊严。

    ●负荆请罪将相和

    蔺相如保全赵国不受屈辱,赵惠文王十分欣赏蔺相如,拜他为上卿,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。廉颇很不服气,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:“我是赵国大将,立了多少汗马功劳。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?倒爬到我头上去了。我见到蔺相如,一定要给他颜色看看。”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,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。

    有一天,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,老远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,就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。蔺相如手下的门客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,蔺相如问:“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,哪一个势力大?”门客说:“当然是秦王势力大。”蔺相如说:“对呀!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,我就敢当面责备他,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反倒怕了呢?因为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,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。要是我们两人不和,秦国知道了,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。”有人把这件事讲给廉颇听,廉颇感到十分惭愧,就裸着上身,背着荆条,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。

    廉颇见了蔺相如说:“我是个粗鲁人,见识少,气量窄。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忍让我,我实在没脸来见您,请您责打我吧。”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,说:“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。将军能体谅我,我已经万分感激了,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。”从此,两人就成了知心朋友,蔺相如、廉颇两人将相和的故事也成为了天下美谈。

    ●触龙说服赵太后

    公元前265年,赵孝成王刚刚登上王位,孝成王的母亲即赵太后当权。秦国进攻赵国,攻下二个城邑,赵国兵力不足,难以抵挡,便派人向齐国求援。但齐国提出一个条件,要赵国派长安君为人质,齐国才肯出兵。但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,太后十分喜爱,不愿意让他去。

    赵国的大臣们见形势危急,都去劝赵太后答应齐国的要求。可赵太后不听,大臣们顿时束手无策。

    这时,左师(官名)触龙请求太后召见。触龙见了赵太后道歉说:“老臣我生了脚病,已经很久未见到您了。又恐太后您身体有什么不适,所以想进来拜见您一下。”赵太后见触龙没提长安君的事,怒气消了一些,就问触龙:“吃饭是不是比以前少呢?”触龙说:“每天只喝点粥。”太后的脸色稍微平和了一些。触龙说:“老臣有一个儿子叫舒祺,是老臣的孩子里面最小的,没有什么出息。而臣又老了,心里太喜欢他。请您答应让他参加大王的卫队以保卫王宫。”赵太后说:“男人也爱自己的小儿子吗?”触龙说:“比妇人更甚。”赵太后笑着说:“妇人特别爱小儿子,但和男人不一样。”触龙说:“老臣窃以为您爱燕后(指太后嫁给燕王做王后的女儿)甚于爱长安君。”赵太后说:“你说错了!不如爱长安君之甚。”触龙说:“父母亲爱自己的孩子,就应该为孩子深谋远虑,计划周全。您送燕后嫁往燕国的时候,抱着她的脚哭泣,可怜她嫁得离您那么远,为此而感到悲哀。燕后走了后,您在祭祀的时候却祝愿说:‘一定不要让她回来!’这难道不是为她深谋远虑,祈祷她的子孙相继而当燕王吗?”太后说:“是这样。”触龙说:“从现在起往前数三代,到赵王的子孙被封为侯的,他们还有继承人吗?”太后说:“没有。”触龙说:“这是近的祸害发生在他身上,远的害及其子孙。这难道是因为君王的儿子一被封为侯便会有厄运吗?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没有任何功劳,俸禄优厚却没有为国家干过什么事情,却享受那么高的待遇。如今,您让长安君地位尊崇,却不让他及时为国家立功建业。一旦您去世了,长安君将怎么在赵国待下去?”赵太后听了触龙一番话,猛然醒悟了过来,急忙说:“好!听您的话就是。”

    于是,赵太后让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,齐国也随即派出军队支援赵国。秦军见齐国军队到来就退兵了,赵国的危险也随着解除了。

    ●信陵君窃符救赵

    战国时期,群雄纷起、争霸割据,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,许多政治家以“养士”来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。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家中也养着许多有各种杰出才能的门客,使得各国诸侯另眼相看,有十多年不敢轻举妄动,不敢攻打魏国。信陵君的门客中有一位叫侯赢的,非常有才干有胆识;侯赢还向信陵君推荐了自己一位做屠户的朋友朱亥,朱亥也是一位有才有德的贤士。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儿子,魏安鳌王(即安僖王)的同父异母弟弟,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赵胜的妻子。

    秦军围攻赵国国都邯郸时,赵国岌岌可危,平原君派人送信给魏王和信陵君,请求魏国出兵援救赵国。魏王接到赵国告急的求援信后,立即派遣晋鄙大将带领10万兵马去援救赵国。秦王闻讯后,立即亲自到邯郸督战,并且派使臣警告魏王说:“我秦国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,早晚之间就要拿下这个城市;如果诸侯国家当中有谁敢出兵援救赵国,那么等我在拿下赵国后,定要最先击败它!”魏王害怕了,连忙派人传令给晋鄙率领的魏国10万军队:立即停止前进,就在邺地驻扎待命。

    信陵君因无法解除邯郸之围感到十分优虑,他多次请求魏王下令火速救赵国,但魏王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。信陵君无计可施,便断然决定自己带着门客们准备奔赴邯郸同秦军拼杀。侯赢劝阻了信陵君,并给信陵君出了一计。信陵君立即采纳了侯赢的计谋,令人前去请求魏王宠妃如姬盗取调遣晋鄙的兵符相助。如姬在夜深时,趁魏王熟睡之机盗得魏王调兵所存的半个兵符,交给了信陵君。

    信陵君带上朱亥一行人来到邺城,见到晋鄙,假托魏王有令要自己代替晋鄙的职务。晋鄙虽然将两块兵符合上了,但心里还是对此事产生了怀疑,打算拒不交出兵权。见此情形,朱亥大喝一声,立即拿出藏在袖中的重达40斤的铁锤,劈头盖脸朝晋鄙砸过去,一锤打死了晋鄙。随后,信陵君统率晋鄙的军队进攻围困邯郸的秦军,给秦军以突然打击。在魏军和赵军的内外夹击下,秦军被迫解围,仓皇逃走。

    魏王非常恼恨信陵君杀死了大将晋鄙,信陵君也自知得罪了魏王。于是,信陵君便派遣其他将军率魏军回国,而自己留在了邯郸。

    ●李冰主修都江堰

    秦惠文王的时候,秦国灭掉了位于今四川成都一带的蜀国,改为蜀郡,派官治理。

    公元前256年,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。当时,蜀郡治下的岷江经常发生水涝灾害,人们难以安居乐业。于是,李冰和儿子一起行程数百里,沿岷江逆流而上,亲自勘察岷江的水情、地势等情况。在实地考察基础上,李冰确定了治理岷江的周密方案。终于,历经千辛万苦,李冰带领大家修建成了都江堰。为了工程的维护和长久的使用,李冰还制定了一系列维修和监控办法,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沿用。

    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,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。我国历史上曾修建过许多水利工程,唯独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,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、灌溉、航运等多种功效,成为一项工程奇迹。

    除都江堰外,李冰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,对沫水、管江、汶井江、洛水进行过疏导。这些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杜绝了水患和旱灾,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,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